转自自己2014年12月27号在知乎上面的回答。
我知道广州的GDP更高,但武汉的高校资源更强,按理来说应该各有千秋。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朋友毕业宁愿南下广州也不留在武汉。
转自自己2014年12月27号在知乎上面的回答。
K1852,那一年还是绿皮车,经张掖到乌鲁木齐,全程18个小时,无座票。在张掖火车站抱着自己的背包,坐在冷冷清清的夜晚的候车室,无处可归,迷糊中痛恨自己的如此草率,拮据上路,但深思之后过后,在张掖火车站打了一会小盹,把原来订的票给退了,换了这张绿皮车k1852。西汉设立张掖,本意是要取“张国臂掖,以通西域”的意思,从起点襄阳开始一路西行到张掖也不过是到了“咯吱窝”,而要去“手臂”就一定要去新疆,穿越古老帝国的边际,前往充满异域风情和不安的西域(当时正值新疆七五事件三周年,而新疆恐怖活动也时有发生),不在路上终究不会知道前面会遇到什么事情。
臭哄哄的绿皮车,又恰逢暑运,车上满满的前往新疆探亲务工的人,孤身在拥挤的车厢,扛不住了坐在自己的包上。逢人经过就要站起,到晚上,裹着热浪弥漫着汗臭味脚臭味,车厢地板上横七竖八的躺着买无座票享受硬卧的人。
还好周围的人挺不错,印象深刻的是一对四川的姐弟,姐姐坐在里面少语,弟弟倒是很欢腾,一路用有趣的四川话和周边的人说说笑笑,还有两个年纪相仿的哥们也是站票, 熬过了像拉面一样长的甘肃,终于到了新疆,半夜到了吐鲁番,干燥闷热让我这个住在火炉二十余年的热上了一个新高度。车内的人都已经口干舌燥了,一同抱怨着这种坏天气,我一直都觉得共苦会让人更容易亲近。年纪相仿的两个哥们实在渴的不行了,下车花高价买了一个哈密瓜,热情的分给周围的人,流着汗,笑着吃着哈密瓜,然后数落着鬼天气,就这样莫名的喜欢这种感觉,每个人带着自己的目的上路,但是又因为这十几个小时的形影不离而又略带熟悉,旅途本来就是一种充满变数的,而很多人就是喜欢这种莫名变数给的快感。
虽然一直自诩为背包客,但是又和那些印象中穿着哥伦布的冲锋衣,穿着骆驼的登山鞋,拿着军用水壶,身后的大包带着自己的家的驴友不一样。我一向出行都穿的很随意,主要就是简便,包也不够大,只是足够支撑自己我一路前行。在那段绿皮车上看,听着铁轨轧机的声音,四周漆黑一片,而火车沿着铁轨刺破前面的黑暗。在昏黄的灯光下,看那些带着倦色的列车员。我们的旅行是人生的一部分,而他的人生是日复一日的看我们的旅行。醉如看到一篇文章里面写的:那些没有表情的列车员,看上去和我一样寂寞,但寂寞和寂寞是不同的,我的寂寞,因了青春的勾兑,似有酒意。然而美景总是不期而遇的,最迷人的景色是从凌晨之后,正值满月的,窗外是蔓延的戈壁,火红色的月亮如红色的球一样沿着山脉一路奔跑。 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