敦煌很美,这里的莫高窟很美,月牙泉很美,鸣沙山很美,沙洲夜市很美,面食很美,人很美。敦煌真的很美。
到达敦煌。我首先参观了莫高窟。下面就捡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洞窟讲一下。
让莫高窟闻名于世,为普通大众所熟知的非十七号洞窟莫属,也就是俗称的藏经洞。据导游介绍这个洞窟原本藏有遗书五万多件,不过目前留在中国的仅有八千多件,而且多残破。这样一个产生了一门世界性学科的洞窟,我是带着无比的崇敬之心来参拜的。来之前我就想像“从它藏书五万多件的量上来看,这也绝对应该是个从体型上就能给人震撼感的洞窟”。但是,我用手电照亮黑黢黢的洞窟,发现这样一个历史上的“巨无霸”竟然小的可怜。我目测了一下,整个洞窟应该还没有现在一般的高校寝室大。但是,体型上的不足丝毫没有影响它的名。所有来莫高窟的游客首先都会问“我们什么时候去藏书的洞窟”。
想象一下,五万多件遗书再加上各种绢画,那该是多么庞大的一笔历史遗产,全都堆在这样一个小的可怜的洞窟里,这是多么壮观的场景。面对这个洞窟,这样想象时,我不仅没有觉得那笔巨大的遗产因这个洞窟变小了。相反,我感觉这个小小的洞窟因那笔遗产被放大了不少。现在一般我们都只知道这个洞窟被泥封存了,可导游告诉我们17号洞窟被泥封后,上面还做了一层壁画,用作装饰,躲人耳目。现在,在墙上可以看到很明显的如刀刮一样的痕迹。最长的有三米多。但是,那并不是刀刮,而是流沙的“功劳”。可见在莫高窟,流沙是一个多么大的敌人。
另一个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睡佛窟。以前在电视上看这个窟,只觉得很漂亮。当我真正进入它时,立马就感觉到了一股颤流震颤全身。黑暗的洞窟在导游冷冷的手电光下,被晕上了一层蓝色的光,安宁,祥和。凭借手中的手电,我激动的浏览了一遍全洞,立马就不知道应该去做些什么了。只想着在这被神奇感觉笼罩的短暂时间里,尽量多想些贴切的词形容我看到这些神迹时的感受。所以,就有了睡佛色彩富丽,体型极端写实,气息宁静,安逸平和。睡佛后的众弟子像人物生动,灵性洒脱。带有犍陀罗风格的千佛画画面工整,极其庄严,呼之欲出,画面一气呵成。而没等我想到更好的更多的词,这个洞窟的游览时间就到了。
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不代表背包客李冲冲立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lichongchong.cn/108.html
如若内容造成侵权/违法违规/事实不符,请联系背包客李冲冲进行投诉反馈,一经查实,立即删除!